好文分享: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人民日報)
良好生態環境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優先領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制度機制”。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不斷創新工作機制,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有效保障
走進廣東省廣州市污染土壤集中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工作人員駕駛著小型推土車來回作業。
“處置中心具備固化穩定化、淋洗和熱脫附等技術。”負責運營處置中心的廣州環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樹祥介紹,固化穩定化技術用于處置重金屬污染土壤,淋洗技術用于處理砂性重金屬污染土壤,熱脫附技術用于處理有機污染土壤。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大量工業企業搬離城區,原地塊用作建設用地開發。然而,原址修復等傳統土壤修復模式存在耗時長、重復建設等局限,處置能力和速度趕不上后續開發利用的進度。
《“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提出,探索污染土壤“修復工廠”模式。廣東省以廣州市等地為重點,支持建設污染土壤集中治理與資源化利用處置中心。廣州市在白云區建設了該處置中心,由廣州環投環境服務有限公司負責運營。

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土壤環境與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王瑛介紹,廣州有序推進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包括土壤污染狀況調查、風險管控和修復等,并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保障城市快速開發建設用地需求。
土壤污染防治,要從源頭管控。去年9月,廣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制定《廣州市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管理要點》,動態更新2024年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73家。“我們通過‘一張紙’‘一張表’‘一張圖’明確重點監管單位、各級監管部門誰來干、干什么、怎么干,壓實各方責任,指導、督促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開展隱患排查等工作,切實做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王瑛說。
堅持預防為主、風險管控、水土共治,實施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加快推進源頭管控重大工程建設,整縣推進耕地土壤污染源排查整治,推動黑土地、鹽堿地生態環境保護,加強關閉搬遷企業騰退地塊土壤污染管控……各相關地區和部門突出土壤污染源頭管控,針對不同污染源分類施策,既防增量、又減存量,持續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45%以上。
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表示,將全面準確落實精準、科學、依法治污要求,做到精準施策,尊重自然規律,在法治軌道上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以更高標準謀劃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來源 | 人民日報
記者 | 寇江澤、史自強、姚雪青、王云娜
編輯 | 吳雨桐來源:人民日報

企業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