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最后一公里”,污泥如何資源化?
污泥作為污水處理的副產物,一直被輕視,“重水輕泥”的現象普遍存在。污泥處置是城市污水處理的“最后一公里”,如處理處置不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所產生的固體沉淀物質。由于各類污泥的性質變化較大,分類是非常必要的,其處理和處置也是不盡相同的。根據其來源,可以劃分為:
市政污泥,主要指來自污水廠的污泥,這是數量最大的一類污泥。此外,自來水廠的污泥也來自市政設施,可以歸入這一類。
管網污泥,來自排水收集系統的污泥。
河湖淤泥,來自江河、湖泊的淤泥。
工業污泥,來自各種工業生產所產生的固體與水、油、化學污染、有機質的混合物。

今天德森就來說說管網污泥處理的問題。城市管網污泥根據其來源,有著非常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表現在其粘度、吸濕性、污染物性質、含油率、含水率、有機質比例、無機物比例等多方面。比較市政污泥來說,其粘度大、重金屬含量高、無機物比例高,有時使得其處理難度更高。來自化學、制藥工業的污泥因其高濃度的污染成份,必須妥善處置。顯然,機械脫水后的污泥如果處置不當,進入人類的食物鏈,必然會導致疾病的傳播。
污泥問題日益顯得突出的原因在于早期建設的一批污水處理廠在長期摸索和試驗后,仍然沒有找到好的處置方案,而用于堆放、棄置、填埋的資源越來越少,各地環保部門的監管力度加強,而我國的污水處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和擴大,污泥的處置成為一個棘手的問題。
按照我國的城市人口基數,既便只有1億人口的污水被處理,每天也將產生25000噸含固率20%的污泥泥餅,這部分泥餅如果按照最高2米來堆放,每年需要600個國際標準足球場。對于城市來說,周邊土地資源已經難以滿足需要。因此污泥的合理處置遲早必須進行。
德森環境是一家以環境工程應用技術研發及環保裝備加工制造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自2010年起,專注向環保裝備研發制造領域縱深發展,不斷打磨提升自身研發技術。經過十多年的深耕細作,最終研發的撬裝式土壤淋洗修復設備不僅可以修復污泥,而且5G智能模塊,也能讓客戶遠程操作,并與政府平臺鏈接,實時監控數據,目前已在廣東某管網污泥修復案例中投入使用,效果顯著,客戶好評率達99%。歡迎致電咨詢,免費獲取管網污泥修復方案。

企業新聞

